所在位置首页 > 本会动态 > 正文
 

全国刺绣技艺传承人齐聚兴安盟!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开幕

 
分享到:

  7月15~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书记指出,内蒙古“自然和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强调乌兰牧骑“永远不会过时”,要求“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7月31日,开幕前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杨纪朝,办公室主任段红一行调研参观了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为行业最高组织机构,中纺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给予各地企业支持与帮助,这是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组织中纺联非遗办调研召开“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专家论证会后的再次见证,这也是中纺联落实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传承的又一次有力行动。

  

  8月1日,来自全国的手工刺绣技艺传承人齐聚内蒙古兴安盟,参加首届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本次大会以“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共兴安盟委等单位联合主办。大会得到了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大会旨在通过展览洽谈、高峰论坛、参观考察、研讨交流等系列活动,大力培育“蒙绣”品牌,搭建我国手工刺绣技艺传承、设计生产、产业发展、市场营销合作平台,推动以科右中旗为中心的内蒙古东部地区逐步成为手工刺绣培训生产基地。

  

  

  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嘉宾代表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胡雁,全国妇联发展部部长杜芮,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曹保明,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蹇宏。同时地方领导以及京绣、满绣、湘绣、潮绣、蜀绣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刺绣技艺传承人,内蒙古蒙古族刺绣技艺传承人,专家学者、企业等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代表主办方致辞时指出,当前,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文明更好地传承下去。

  杨纪朝表示,截至目前,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各种绣艺达30余项,其中就包括了蒙古族刺绣。蒙古族手工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民群众最广泛、最基础的情感与生活。为了进一步促进蒙古族刺绣在传承创新中融入人民群众生活,融入国际时尚潮流,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突出蒙古族手工刺绣产业在农牧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讲好中国刺绣文化故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中纺联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搭建文化与产业、旅游等融合发展的平台,促进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全面振兴与创新蒙古族手工刺绣技艺,这是我们举办“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的目的和意义。

  他指出,在振兴蒙绣传统工艺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找到切合实际的有效传承模式,实现可持续传承与发展,并提出几点建议:注重创新;开拓市场;追求艺术;强调互补;促进融合;扩大开放。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致辞时谈到,中国手工刺绣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的生动展现,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用手工刺绣谱写了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秀美华章。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寄予的深切期望,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使命。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内蒙古举办,全国刺绣业大咖欢聚一堂,共话传承、共谋创新,这是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厚爱的深情表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内蒙古这样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的巨大鼓励、巨大支持。

  近年来,内蒙古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实施非遗活化工程,大力推进非遗扶贫工程和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手工刺绣业得到迅速发展,刺绣技艺在传承中得到极大提升,传承队伍越来越壮大。目前,全区从事手工刺绣人员有5万多人,仅科右中旗就达2.1万人,涌现出像白晶莹、于和平这样的产业带头人和一批产业技术工人。

  手工刺绣助力了脱贫攻坚;稳定的收入支撑了乡村振兴;大力度培训提升了妇女素质;邻里和睦促进了乡风文明,同时,以绣兴业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创业平台成就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此外,刺绣业的振兴也带动了文化旅游业发展,形成了守望相助促进形成民族团结新气象。

    

  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在致辞时谈到,手工刺绣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有着独特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广大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在了各具特色的低于和沐足绣种,产生了一大批巧夺天工的优秀作品。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时尚高等学府,学校着力打造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构建了中华服饰从文化传承、技艺复原到创新设计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研究方法,产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蒙古族手工刺绣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承載着蒙古族人民群众最广泛、最基础的情感与生活。北京服装学院将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旅厅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建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实践基地和中心等方式来参与蒙古族手工刺绣的传承创新,汇聚优势资源,搭建良好平台,深化务实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擦亮新时代“蒙绣”品牌,为促进蒙古族刺绣进一步融入人民群众生活、融入国际时尚潮流,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作出不懈努力。

    

  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在致辞时谈到,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兴安盟不断增强自觉自信、强化责任担当,把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传承创新,坚持产业联动,大力保护和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精心培育和打造“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品牌,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让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今年,兴安盟科右中旗荣获了“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的美誉,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成为全国扶贫产业发展的典型,蒙古族刺绣已经成为兴安盟展示地区形象、提升地区知名度美誉度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我们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各族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一项富民产业。

  兴安盟将以办好此次会议为契机,用足用好大会形成的各项成果,坚持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坚持保护与传承相结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创新民族手工刺绣传承和发展的体制模式、产业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农牧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探索总结出一条蒙古族刺绣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让群众在针线交错间织就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据巴彦呼舒镇镇长包国忠介绍,目前镇里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开始从事蒙古刺绣,贫困户中有一多半都参与其中,刺绣产业已经成为全村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该村有熟练工人60多名,一级工7名,二级工23名,三级工30多名,初学者还有40多人。去年,村里的一名熟练工,除去正常的务农时间,仅利用闲暇时间刺绣,就收入了一万六七千元。

  对此高勇表示,未来蒙古手工刺绣还要将设计、工人的熟练程度以及产品的价值等搞上去,要将绣娘每小时的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村民再富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