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东方企业文化专栏 > 正文
 

【纺织情•我心目中的宁纺人】我心目中的苏瑞广厂长

 
分享到:
  【前言】2023年,河北宁纺集团建厂50周年。宁纺集团的前身是宁晋县棉织厂,始建于1973年9月15日。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创业,从一个建厂之初只有23名职工、16台布机、固定资产1.9万元的单织小厂,发展成为以纺织、染整、服装加工为主导,涉足酿酒、地产、投资、金融、餐饮、热电、国内外贸易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的大型集团化企业,进入中国纺织服装竞争力500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百强,成为国家灯芯绒产品开发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基地企业。50年来,宁纺集团始终恪守“讲人品,出精品”的企业文化理念,大力弘扬“勇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开放包容的学习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产品差异化、市场品牌化、管理人性化”的企业发展战略,不断打造企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了企业发展新突破。
  苏瑞广,宁纺集团董事长,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宁晋纺织服装业领军人物,深受大家爱戴和尊敬。宁纺集团走过了50个春秋,创建并领导宁纺发展的是苏瑞广董事长。“风吹雨打不回头,力瘁筋催无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愿做拓荒牛。”这是苏瑞广董事长非常喜爱的一首诗。伴随着宁纺一路走来,苏瑞广董事长先后倡导并践行着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可贵的精神品质:“宁可汗水撑起船,不向领导喊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争第一,不当第二”的夺旗精神,“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自励精神,“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勤勉精神,“驰骋千里常思愧、勿忘扶我上马人”的感恩精神等等,这几种精神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鞭加背精神”。“鞭加背精神”也成为苏瑞广董事长的成功经验和人生信条,是宁纺集团和社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为全面展现宁纺集团50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回顾并记录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与苏瑞广董事长、宁纺交往的点点滴滴和款款深情,《东方企业文化》推出了“纺织情•我心目中的宁纺人”专栏,透过故事地动情讲述,给人们以思考、启发和借鉴。——本刊编辑
  今年,河北宁纺集团迎来建厂五十周年的日子。回忆起与宁纺领路人苏瑞广厂长几十年的合作相处,当时的一幕幕场景又展现在眼前。 
  1991年至2009年,大约18年间,我们单位与宁纺累计完成纺织品出口贸易约2.5亿元人民币,双方合同执行率 99.99%,账款清楚,而且无差错。 
  我也从中深切感受到宁纺人“讲人品,出精品”的文化理念,感受到苏厂长厚德载物、行稳致远的良好风范。 
  早在1977年,我们就开始了与宁晋棉织厂的业务接触。我当时在天津外贸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任花纱布科副科长。那年,我同副科长张以诚、计划组长柴洪文、货源组长崔宝琳、外埠下厂员陆荣贵等同志,以及天津市第二染整厂计划科孙明元科长,一同到宁晋棉织厂进行业务走访,拜访了苏瑞广厂长和贾二喜副厂长。 
  当时,宁晋棉织厂正值创业的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旧厂房需要改造,新厂房框架结构刚刚完成,生产设备需要更新调整,初具基本生产条件。在相互交流中,苏厂长提出企业今后发展方向,决定要逐步做出口纺织产品。先易后难,先做漂白后染色出口,以全棉为主,并热切希望天津外贸能够给予配合帮扶。苏厂长和贾副厂长谈到工厂目前面临资金困难,尚缺一台刮布机,购买刮布机急需8万元,商请天津外贸给予帮扶解决。苏厂长、贾副厂长的急切心情,朴实、认真、敬业的精神以及坚持发展出口灯芯绒产品的决心深深打动了我,回津后,我即刻向领导古博华科长作了汇报,并取得了公司领导的支持,给予宁晋棉织厂8万元资金支持,解决了企业生产急需。 
  在与苏厂长多年的接触合作中,苏厂长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待人和蔼可亲,尊重对方,视野宽广,站得高看得远,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企业当家人。在苏厂长的带领下,宁纺人艰苦创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宁纺不忘老朋友,也支持和帮助天津外贸纺织品公司解决了一些急难问题。
 
  记得是在1999年,当时国际纺织品市场变化多端。天津外贸出口公司业务科接到新加坡永盛贸易公司(新客户)订单,全棉漂白布,规格是 20*20 60*60 57/58″,数量15万码,目的港新加坡。 
  当时外贸公司为了发展新客户,对外成交报价为保本微利。在与宁纺落实生产合同之时,市场上的棉花价格每吨已上涨2500元左右,然而对外合同已签,亟待生产发货。此时的外贸公司处在两难境地:执行合同要亏损约5万元,如撤销合同,就会面临索赔,损失信誉,丢失客户。 
  当苏厂长详细了解外贸公司处境后,决定帮助天津外贸接下订单。他对染厂主任说,要支持维护天津外贸对外信誉,并确保产品质量和交期,价格上的损失由宁纺承担。 
  此事在天津外贸公司业务科产生了极大影响,更加深了业务人员对苏厂长和宁纺的认可,纷纷与宁纺合作,大幅度增加订货数量。在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携手共进,成为工贸合作的典范。 
  在与宁纺 30 多年的业务往来中,我不仅亲眼见证了在苏厂长的引领下,宁纺由小到大、由大到强逐步成为大型的纺织品出口基地的骄人历程,并有着深深的感悟和体会。 
  一是“重合同、守信用”的契约精神。宁纺对外签订合同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和可执行性,从不做没有把握的合约。每一个宁纺人都认真负责、努力践行,将“重合同、守信用”的契约精神做到极致。 
  在我与宁纺进行业务往来的 30 余年里,宁纺从未有过毁约的情况发生。当然业务往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双方都会以坦诚的态度,按合约办事,协商解决,双方满意。 
  二是苏厂长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做人品格。在我眼中,苏厂长是一位看得远、走得稳,胸襟宽阔、充满智慧的领导人。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推动企业不断壮大发展、不断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上;他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工作作风,为全体干部职工以及业内人士做出了表率。 
  记得是在2000年,宁纺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迎来了效益大幅增长时期。当时我看到苏厂长使用的仍是一辆老旧的汽车,就建议更换一辆新的好一点的车,提升一下企业形象。我陪同苏厂长、沈立忠主任到天津开发区汽车市场看车子。当时我建议购置一台好一点的奔驰车,虽说价格贵一些,但觉得和宁纺的企业形象比较匹配。听了我的建议后,苏厂长很认真地对我说:买车花那么多钱,可行不得,钱得花在职工身上和企业发展上,买车就少花钱吧,而且买的车也要作为接待外宾客户及外事用车。通过这件事我感触颇深,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苏厂长心中时刻装着工厂的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升改善。他满腔热忱为企业、竭尽全力促发展的高尚品德,让我感动和敬佩。 
  在苏厂长担任宁纺领导人的五十年间,宁纺经历了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历程,也经历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以及改革风雨的洗礼。企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提出自己的创新发展战略,并在苏厂长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走向事业辉煌的新高度。
 
  早在1995年,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苏厂长就提出了巩固现有生产结构、推动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并积极进行推动落实。期间,河北省在香港组织举办招商会。我当时恰在香港工作,苏厂长跟我提出企业有意要搞一个合资公司,做服装出口业务。我随即将苏厂长的合资意向汇报给香港津联集团领导并得到同意,签订洽谈合资意向书,促成宁纺集团与香港津联公司合作建成威多利制衣有限公司(今奔发制衣公司)。成立之时,河北邢台市市长、河北省外联处处长、香港津联集团公司李松亭董事长、王燕兴副董事长、张长久副总经理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对制衣厂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深切的厚望。实践证明,制衣厂的成立发展,标志着宁纺集团在创新发展、寻求多元化经营、实现企业突破提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今天的宁纺在苏厂长的带领下,已逐步形成了“讲人品,出精品”企业发展理念,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声誉。苏厂长也因此赢得了企业职工、业界人士的爱戴和推崇。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值此宁纺集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衷心祝愿苏厂长事业顺利,健康长寿;衷心祝愿宁纺集团赓续发展、再创辉煌! 
  撰稿作者: 王嘉祥,男,中共党员,1947 年 2 月出生,经济师,1964 年 8 月入伍,1969 年 4 月复员分配到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天津分公司工作,曾任花纱布科副科长、科长,1991年 4 月派驻香港津联集团有限公司,任集团所属津联纺织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2009 年离港回津退休。曾长期与宁纺开展业务合作。 
  作者王嘉祥(左一)与苏瑞广董事长(中)在韩国纺织服装展会合影。
  来源:东方企业文化
  作者:王嘉祥